情緒是什麽🧖🏽♂️🕺🏽?
情緒是一系列主觀體驗的統稱。它是多種復雜的感覺、思維和行為表現綜合產生的生理與心理狀態🆑。每一種沒被及時疏解的情緒,都會成為身體的一部分🤏,變成習慣和反應👛🕎。不想暴露弱點,不願訴說,憋住所有的話語,把逃避當作解藥🧔。
有情緒很正常,有些人選擇開闊心胸🤙🏻,從容的與情緒共舞;有些人受其所困,不斷的與自己糾纏。
多數時候我們寧願為難自己,也不願直面問題。為了顧全體面🧑🏿🚀,或者習慣討好🎸,那些傷害,最後都化作了忍耐。不從根源上改變相處方式,不坦然面對情緒,壓力就不會消失,一切都只會不斷重復📐。
不知道你有沒有曾經感到好奇過:為什麽同樣一個事件👩🏼🏫,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🙇🏻?有沒有覺察到哪怕是同樣的一個時間🚵🏼,地點不同,我們自己本身處理事件的結果也會不同。
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認知方式會影響自己的判斷🧞,進而影響情緒時,此時一個特別反常識的理論出現了:情緒本身與引發情緒的事件之間🧎♂️➡️,沒有直接聯系。
這就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·艾利斯創建的情緒ABC理論。A代表誘發事件(Activating events),而B代表信念(Beliefs)🔨,是指人對A的信念、認知、評價或看法。C代表結果即情緒(Consequences)。
他認為👩🦽➡️🦂,在大部分情況下,並非是誘發事件A直接引起情緒C🤚,而是A與C之間的信念B將兩者聯系到了一起。A是已經發生的時間👦🏻,我們暫時改變不了的,B是面對事件的想法🤸🏻♀️,我們可以選擇和改變👰♀️,C是應對之後的結果,我們想要的是什麽🤚🏻?希望減少負面情緒,而我們也無法改變既定事件🧑🏼🍳,那麽就要從尋找不合理的信念B開始,也就是一個人對某件事的錯誤認知🫱🏿。
情緒ABC理論告訴我們🧋,人們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在於他們自身的不合理信念,那我們平常生活中常見的不合理信念有哪些呢?
1.絕對化要求
以自己的意願為出發點🧖🏼,認為某事物必定發生或不發生的想法🦹🏼♂️,例如🫒:“我必須獲得成功”“一定不能出錯”。
2.過分概括化
以某一件或某幾件事來評價自身或他人的整體價值。例如:一次失敗的經歷就否定自己一無是處,“我連這麽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🧏🏻♀️,我太沒用了”。
3.糟糕至極
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發生了,將是非常可怕🧑🏻🔧🙍🏽♂️、非常糟糕,甚至是一場災難。例如“考試失敗,工作不順,我的人生已經失去了意義”👩🏻🌾。
4.應當被喜歡
一個人應該被周圍的人喜歡和稱贊🤹🏼♂️,尤其是對自己很重要的人🙂↕️。沒有什麽是應該的,關系是相互呈現的結果✋。每個人都是獨立的,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、特點、主觀感受和情緒。
5.逃避困難與責任
對於困難和責任,面對時很難得👨🎓,逃避相較之下要簡單許多,但面對和接納才是合理的選擇,逃避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,是一種習慣性錯誤👼🏽。
從ABC理論出發,我們已經知道是什麽讓我們出發不良情緒與行為🚄👨🏿🔬,那我們如何改變它呢🏃♂️➡️?這裏給大家一點小建議👩❤️💋👨。
1.察覺引發自己情緒的事件
(1)記錄法👨🏻🦲:事情發生時,我們要及時覺察自己的情緒狀態和心理反應🍴,可以記錄下自己一天的情緒變化👃🏼🤷🏼♀️,這樣後續剖析中🙆🏿,能清楚的找到情緒變化的誘因🛢。
(2)交談法🧝🏼♀️:可以向家人👊🏼、朋友傾訴事件,讓他人的經驗幫助到你,在客觀理智的環境下,及時提醒你的情緒狀態。
2.探尋自己對事件的認知
察覺到讓自己開心或不開心的事件後,我們應當及時地自我反思:產生這種情緒的原因是什麽🔕?造成了什麽後果🏃♀️?今後應如何消除類似情緒的發生等。逐步剖析事件的經過,充分發掘自己在事件中所處的角色,多看到美好的一面,就能每天都會保持良好情緒狀態🔒。
3.調整不合理理念
找到正面信念,最後做出對事情有推動🧗🏼♂️,對正面情緒有幫助的選擇(即建立新的 ABC 法則)。主要方法有以下幾點🧑🔧:
(1)去絕對化🤹🏽♂️。用可能代替必要,用或許代替一定💲🏃♂️➡️。
(2)去概括化🍲。用偶爾代替總是🥣,用有些代替所有🌻。
(3)去糟糕至極化📓。用還有機會代替徹底完蛋♈️。
我們無法控製別人如何做,但我們卻能夠通過調整自己的信念來改變我們自己的感受👊🏿。每個人做一個選擇和采取什麽行動都有其正面動機。如果我們有這樣一個有效的信念,我們就更能夠掌控自己的情緒了〰️。